
廣財從2015年進入學分制改革時期,開始制定學分制改革實施方案、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,2016年制定了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,并正式開始運行學分制教務管理系統,學校進入完全學分制時代。
學分制改革的承載
1、學生學習的自由權利
但是學分制改革也受到學生的自主意識、自主能力、對目標的管理能力強弱的限制,學科交叉的限制,學校資源的限制等等,導致學生沒辦法完全自由選課。
另外,學分制改革不僅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培養方案,更讓老師之間產生了競爭,有效的提升了師資力量。
另外,學分收費的改革,修讀的權利與學分、學費完全掛鉤,財務處也能夠根據成本和支出進行財務收支的平衡統計,使學校管理更精細化。
學分制改革的實施路徑

學分制改革的設計理念
1、新舊系統如何并存?
廣財采用新舊系統兼容的方式,為整個教務管理帶來了質的改變。
“傳統的教務系統,和學年學分制一樣是計劃經濟的產物,它沒有彈性,而完全學分制是彈性學制,彈性學制得配彈性系統!比如現在強智科技的教學微服務平臺,采用微服務架構和解耦的方式,兼容性更強,更具彈性,更適合學校學分制改革,因為‘小’才能兼容,‘大’了一定很難進入。”廣財教務處周景說到。
學分制教務管理系統
選課制變革的目標:
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開放共享;主輔修一體化;自主修讀,只要學生修讀了,教務管理系統便自動歸類,系統具有成績屬性轉換、課程替代等功能;課程等效打通共用和課程免修;課程有效性與學費掛鉤,像在京東購物一樣,在課程超市選課加入購物車,在財務系統進行繳費,有效期截止后沒有交費的課程將進行退課處理……


完全學分制下教學班組成
選課制變革的方法:
1、按學期滾動開課,是我們最理想的完全學分制模式,但由于數據量的問題、師資的問題,學校也做了些許的調整。
2、開排選基于大數據的供給、需求精準匹配,由于學分制是動態的、自由的,所以學校必須掌握學生的需求、學生已經修讀的情況來進行課程的分配、師資的分配等等,才能更有效更精準的落實新學期的教學任務。
3、課程屬性轉換、課程替代:由于學生進入某教學班,可能是初修的,可能是雙跨課(即跨專業、跨領域課程),也有可能是重修或輔修,那學生讀了這一門課怎么認?學生可以便捷地在教務管理系統上申請課程屬性轉換、課程替代。

1、按學期滾動開課,是我們最理想的完全學分制模式,但由于數據量的問題、師資的問題,學校也做了些許的調整。
2、開排選基于大數據的供給、需求精準匹配,由于學分制是動態的、自由的,所以學校必須掌握學生的需求、學生已經修讀的情況來進行課程的分配、師資的分配等等,才能更有效更精準的落實新學期的教學任務。
3、課程屬性轉換、課程替代:由于學生進入某教學班,可能是初修的,可能是雙跨課(即跨專業、跨領域課程),也有可能是重修或輔修,那學生讀了這一門課怎么認?學生可以便捷地在教務管理系統上申請課程屬性轉換、課程替代。

完全學分制下學分學費繳費

選課制變革的成效:
各年級學期內修讀的平均學分情況:完全學分制下,每位學生平均每個學期比原來學年學分制下要多修了2-3個學分,學生的自主選課需求得到了滿足。
跨專業課程修讀情況:雙跨課程數量沒有很大變化,但是教學班數據和選課數據都漸趨理性。
學期開課門數、教學班數量、學期開課的教師人數等,都得到了提升。


各年級學期內修讀的平均學分情況:完全學分制下,每位學生平均每個學期比原來學年學分制下要多修了2-3個學分,學生的自主選課需求得到了滿足。
跨專業課程修讀情況:雙跨課程數量沒有很大變化,但是教學班數據和選課數據都漸趨理性。
學期開課門數、教學班數量、學期開課的教師人數等,都得到了提升。


學分制改革所面臨的新挑戰
完全學分制下,排課數據、選課數據的數據量發生了質變,學生提前畢業、延遲畢業也帶來了新的管理問題。
1、選課數據:以前學年學分制下,廣財一次選課量大概3萬多條記錄,但截止到上個學期,選課的學生2.5萬多人,面對6000-7000個教學班,選課所產生的數據多達26萬多條,退課的數據達27萬多條,一個學年一位學生產生的數據近60萬條,對系統資源占用非常大。怎么辦?采用彈性選課制,可以先預置一部分課供學生選擇,以此適當降低選課的選擇面,解決資源壓力的問題。
2、學業預警:有些學生的自主能力比較差,原來不能畢業的學生大概300-400人,完全學分制下增長到500-600人。怎么幫助學生?廣財將學業預警分成了四個部分:考勤、修讀、學分、違紀情況,四種情況下又分別設置藍色、黃色、紅色預警,并針對不同的預警設置了幫扶制度。

完全學分制改革與學校的基因有關,回顧施行學分制改革的這幾年發現,廣東財經大學的基因比較適合完全學分制,因此在改革的道路上比較順利。
學分制教務管理系統是學分制改革非常重要的信息化手段,針對不同學校的歷史沉淀、專業現狀等,在系統的架構、功能等方面一定要投入自己的想法和設計理念。
1、選課數據:以前學年學分制下,廣財一次選課量大概3萬多條記錄,但截止到上個學期,選課的學生2.5萬多人,面對6000-7000個教學班,選課所產生的數據多達26萬多條,退課的數據達27萬多條,一個學年一位學生產生的數據近60萬條,對系統資源占用非常大。怎么辦?采用彈性選課制,可以先預置一部分課供學生選擇,以此適當降低選課的選擇面,解決資源壓力的問題。
2、學業預警:有些學生的自主能力比較差,原來不能畢業的學生大概300-400人,完全學分制下增長到500-600人。怎么幫助學生?廣財將學業預警分成了四個部分:考勤、修讀、學分、違紀情況,四種情況下又分別設置藍色、黃色、紅色預警,并針對不同的預警設置了幫扶制度。

學分制教務管理系統是學分制改革非常重要的信息化手段,針對不同學校的歷史沉淀、專業現狀等,在系統的架構、功能等方面一定要投入自己的想法和設計理念。